貴航股份“抗疫保產”報道 全力以赴打通“大動脈”
- 分類:公司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2-09-19 10:47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突發的靜態管理,公司氮氣僅剩30%,僅夠釬焊爐使用24小時。生產保障部第一時間聯系氮氣供應商,但因疫情管制車輛無法出行;又聯系了5個省內外商家,均因物流渠道管制無法供貨。但是大家始終沒有放棄,功夫不負有心人,9月8日上午終于于找到了能提供氮氣的廠家。廠家辦理通行證,公司完成相關申請報備,9月9日的凌晨00:39分,氮氣運輸到公司,截止目前為止,該供方已經完成第二次氮氣注入。解決了公司所有釬焊產品的瓶頸問題。
貴航股份“抗疫保產”報道 全力以赴打通“大動脈”
【概要描述】突發的靜態管理,公司氮氣僅剩30%,僅夠釬焊爐使用24小時。生產保障部第一時間聯系氮氣供應商,但因疫情管制車輛無法出行;又聯系了5個省內外商家,均因物流渠道管制無法供貨。但是大家始終沒有放棄,功夫不負有心人,9月8日上午終于于找到了能提供氮氣的廠家。廠家辦理通行證,公司完成相關申請報備,9月9日的凌晨00:39分,氮氣運輸到公司,截止目前為止,該供方已經完成第二次氮氣注入。解決了公司所有釬焊產品的瓶頸問題。
- 分類:公司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2-09-19 10:47
- 訪問量:
報道 全力以赴打通“大動脈”
9月是貴州永紅公司今年以來訂單任務最重的一月,產值必須要達到2900萬,才能保證產品的交付。疫情的突襲,公司物料怎樣能順利到達,成為了公司面臨的最大的困難。生產保障部多方溝通協調,解決了我們公司保供生產最核心的問題。
落實氮氣供應。突發的靜態管理,公司氮氣僅剩30%,僅夠釬焊爐使用24小時。生產保障部第一時間聯系氮氣供應商,但因疫情管制車輛無法出行;又聯系了5個省內外商家,均因物流渠道管制無法供貨。但是大家始終沒有放棄,功夫不負有心人,9月8日上午終于于找到了能提供氮氣的廠家。廠家辦理通行證,公司完成相關申請報備,9月9日的凌晨00:39分,氮氣運輸到公司,截止目前為止,該供方已經完成第二次氮氣注入。解決了公司所有釬焊產品的瓶頸問題。
解決緊急紅線物料。9月2日上午10:45,采購部召開緊急電話會議,要求隔離在家的業務員對SAP庫存數量確認,每位采購員線上根據SAP系統數量,線下通知駐廠庫管員現場核對實物情況,對公司重點產品物料齊套性統計。通過齊套性報表顯示,確定了處于緊急紅線物料項,找到了封存在貴陽周邊的物流站點。生產保障部通過與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聯系,成功申請到了8張車輛通行證,客戶積極尋找有資質物流公司,將封存在周邊的緊急物料配送到了廠里,徹底打通了公司相關生產物料的物流渠道。
“云淡風輕”李莎莎
李莎莎是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,也是進入萬江三分廠不到一年的新員工,她的話不多,做起事來干脆利落。公司“保生產,保交付”的號召下,李莎莎義將兩個孩子托付給家人,毅然沖鋒到一線,亮出巾幗底色,展現出了最美的巾幗擔當。三分廠作為生產雨刮電機的主戰場,全線人員除了白天的生產任務外,還要在晚上將產品進行裝箱發貨,面對晚上人力不足的困窘,李莎莎又主動從做氣密性檢測的崗位上轉移陣地,投身到電機裝箱的一線,為公司的準時交付貢獻力量。
李莎莎還特別樂于助人。當飲水機沒水而男同事們又不在時,李莎莎總是主動貢獻自己的“洪荒之力”,踮著腳為大家換水,一套操作行云流水,驚得女同事們目瞪口呆。李莎莎在單身公寓分到一個床位,當她得知在廠里打地鋪的老師傅們睡不好時,堅決讓出床位,“我年輕,睡哪都扛得住。不能老師傅腰酸背痛去上班”,就這樣女更衣室的長凳成了成了李莎莎的床。公司很多保潔人員因為小區封控未能到崗,李莎莎每天將打掃廁所的職責扛在肩。面對同事的贊美,她風輕云淡地說:“反正住得也近,順便的事情”。
“如果我不來,我不放心。
在“抗疫保產”的號召下,貴州華昌共有67朵鏗鏘玫瑰,克服家庭困難,緊急收拾行囊,沒有任何怨言,毅然走向工作崗位,堅持奮斗在抗擊疫情保生產保交付的工作崗位上。
“如果我不來,我不放心。”當女工們被問到“你們為什么會選擇徒步1小時、甚至3小時,也要駐廠”時,她們經常這樣回答。
因跨區域管控,許多員工無法到崗,造成生產線停滯,為順利完成生產。女工們互幫互助,除關鍵崗位外,其它崗位她們進行多崗位輪換,互相傳授生產過程中的技藝、經驗,既保證了生產任務的完成,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。
截止目前,貴州華昌生產計劃的完成率,高達92%,女工們居功至偉!。
別樣的團圓
“滴滴滴”,手機微信里部門群里發出了一張照片。一個穿著粉紅色衣服的小女孩,大約六七歲的樣子,梳著馬尾辮,穿著一雙大大的,不太合腳的拖鞋坐在藍色的小板凳上。她不是在上課也不是在玩耍,而是帶著透明的手套,坐在公司被土豆和蔬菜堆滿的食堂后廚里,聚精會神地挑選著手上的辣椒。
她是誰?怎么會在這呢。帶著這些疑問,我撥通了食堂管理員蘇冰的電話,“噢,那是六分廠宋義飛和食堂陳秋鳳家的孩子,他們家一家人都在廠里。”
陳秋鳳,她今年34歲,是食堂的服務員,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。9月4日她接到了蘇師傅的電話:“食堂要為駐廠保供人員提供餐食,你能頂上嗎?”就在剛才陳秋鳳接到丈夫電話,說需要駐廠保供。她家中有兩個孩子,有些猶豫。蘇師傅猜到了她的顧慮,堅定地說到:把孩子一起帶來吧。“好”,她沒有再猶豫,12歲的兒子交給親戚,帶著7歲的女兒立刻出發,母女住進食堂二樓的員工宿舍。
宋義飛,他是六分廠沖壓1班曲柄搖臂組的組長,得知公司即將閉環保供生產,第一時間來到崗位,將手頭零件進行了清理,并聯系外表處理廠家,確認已經送出的零件是否已經完成了相關工序,多久能送回工廠。他就是這樣一個積極主動、凡事都能幫班組往前多想一步的人。
宋義飛很樂觀,他說:“挺好,這樣還能放心一點。”小妹妹說:“媽媽好辛苦!”
華陽電器抗“疫”保產英雄志
吳孔文:我家近,我不來誰來!吳孔文,設備工程師。疫情期間,在安頓好家中懷孕9個月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后,第一時間趕到了公司駐廠保產。有人問起他,“你老婆都快生了,還有一個那么小的女兒,你的情況特殊,你留在家中,大家都能理解的”??墒撬麉s簡單的回答道:“車間需要我,我家近,我不來誰來”。9月7日是她妻子的生日,可是忙碌了一天的他確早已忘記這個特殊的日子。身邊的同事看著他滿臉歉意的給妻子打著電話,心里都很感動。都從心里祝愿,他們一家生活幸福,即將出世的寶寶平安健康。
曾令海:不來不踏實,和工友們在一起才安心。曾令海,電塑車間副主任,接到公司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科研生產攻堅戰”的召令后,毅然決然騎著電動車趕往公司,奔赴生產第一線。曾令海所在的電塑車間電子工段是公司電路板生產制造車間,承擔著科世達、陜汽、柳汽等核心客戶的電路板零件生產制造,如果停產會直接耽誤后序生產,影響公司產品交付,面對疫情期間安全、生產、質量保障的嚴峻形勢,他和車間主任陳智豪帶領工段工友們駐扎在公司,吃、住在公司,一直處在生產保障和疫情防控的工作狀態,雖然艱辛,但能和工段的工友們在一起讓曾令海心安。
李一泓:“我行、我可以,公司需要我們”。李一泓,技術質量部項目經理,出院不到一個月,第一時間來到公司。為保新品項目按節點研制,他每天堅持與設計人員現場討論、分析,與居家人員線上溝通。由于人手不夠,每天他都要堅持總結,針對MK-2的產品問題反復核對。身邊的同事都勸他剛出院要多休息,不能熬夜太久。他的回答是:“我行、我可以,公司需要我們”。最終為確保MK-2項目成功奠定基礎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聯系我們
公司地址:貴州省貴陽市小河浦江路361號
綜合管理部:0851-83877503
郵件地址: gaco@gaco.avic.com
貴州貴航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?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備11001407號